如果不來上海,我會想當然地認為,這場所謂的“千人花園大會”,不過是主辦方為吸引人氣而吹的牛皮。在我奔波園林花木行業各大會議、論壇不短的歷程里,千人,是任何主辦者都夢寐以求的數字,它大概可以等價于“人氣爆棚”“行業聚焦”這樣的關鍵詞。
而在1月14日舉行的首屆中國庭院發展高峰論壇以及首屆中國庭院與花園園藝展覽會上,我卻親眼目睹了千余人涌入會場,擠滿所有座位,甚至不少觀眾站著聽滿全場的場景。難怪主辦方花園集俱樂部有這樣的底氣,把連續兩天的會議及展會,安排在無比巨大的上海世博展覽館里。
人氣爆棚的論壇現場
花園集創始人鄭既楓致辭
閑話少敘。花園大會首日,聚焦在了庭院造園企業如何發展這一核心話題。北京和平之禮花園設計事務所創始人馬智育分享了《如何做一個精致的品牌造園公司》的話題,他提出打造品牌造園公司的十句“大實話”——“真愛是品牌的種子、精準定位、作品為大、誠信為先、學會控制、精致的團隊、輕松的氛圍、精致的形象、學習精神、堅持的精神”,引起與會者深思。尤其在“學會控制”一項,馬智育認為,“在造園行業,無論是創業初期還是巔峰期,都不可以靠數量取勝。要學會控制,不貪多。”因此,造園企業要控制作品數量、控制規模、不隨意借錢融資、不要隨意增員、減少運營環節,也要學會控制工作與生活時間的合理性,多拿時間陪陪家人。
北京和平之禮花園設計事務所創始人馬智育
杭州凰家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總裁黃敏強的分享充滿了幽默與哲理。作為一家較早實現規模化運營的園林設計企業的領頭人,黃敏強分享了《規范、規模化庭院企業的難點、優點及打造方式》。他認為,打造規模化庭院企業的難點與優點是相通的,人多、心多、開銷多(收入多),而實現規范、規模化的路徑只有一個詞——“人樣”。要有外形的干凈整潔、強化風格、突出個性;內行的完整器官、健康生活、常態生長;還要有社會性、圈子存在、共流永進。黃敏強說:“參透一個細胞,就參透了宇宙全部,參透了你自己,就參透了蕓蕓眾生。企業也是一個人,企業也是一草一木,找到了它自己是誰,就找到了它與萬物的關系。”
杭州凰家園林景觀有限公司總裁黃敏強
第三場分享是南京e葡萄架CEO 趙發云帶來的《傳統行業如何與風險投資深度結合》。作為一家鋁合金葡萄架、涼亭生產企業,卻以工業4.0時代的生產方式,將科技融入生產,大幅提高了企業的規模效益。趙發云認為:“第一代互聯網人是互聯網人干了互聯網的事,第二代互聯網人是互聯網人干了傳統行業的事,第三代互聯網人事傳統行業干了互聯網的事。” 而南京e葡萄架正是一家顛覆傳統生產方式的新興企業。
南京e葡萄架CEO 趙發云
三場精彩分享之后,是備受期待的圓桌論壇。蘇州廷尚景觀總經理劉偉、蘇州融景景觀總經理周波、廣州華發地產景觀副總監翁苑鈞、張向明景觀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張向明、天津藝科美家景觀創始人王宏運、北京海躍潤園總經理董安源、北京富景園林總經理張林、北京憶景閣園林創始人何永盛、汩圃園藝創始人周小波、重慶市蜀風園林總經理王浩等十位園林景觀設計師、企業家和行業觀察者圍坐一堂,就庭院行業發展趨勢;庭院企業的營銷管理;獨立造園師、造園工作室、造園企業的優缺點及運營模式;行業資源整合與分享;庭院企業的痛點與解決方案;花園養護的探討與交流等話題進行交流與分享。每一位嘉賓都依據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給出了鮮明的觀點和建議。
圓桌論壇
大會于下午4點準時結束,而會場外的展廳里,是熱鬧了一天的中國庭院與花園園藝展。四十余家參展企業,涵蓋了花園實景、石材、家具、照明、水景、木材、景石、雕塑、小品、花園植物、新型花園建材及設備、養護工具、花園肥料、庭院品牌等眾多生產及供應商,豐富的花園素材、精心布置的展位、往返流連的專業觀眾,讓這場首次舉辦的展會,成了庭院花園從業者們交流信息、啟發創意、建立合作的共贏之會。
如果你今天沒來,明天還有一天的展會,以及本次大會的重頭戲——第三屆中國造園行業峰會暨第二屆園集獎頒獎盛典。如果你還是來不了,請收下文末福利——跟著中國園林網,看看展會現場的精彩集錦。